文章資訊
-
極夜后,他拍下中山站的第一縷光
“有陽光的時候不懂陽光有多好,沒有陽光的時候,才發現它替代不了?!边@是在追拍2019年極夜后我國南極中山站第一縷陽光后,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考察運行部工作人員王文晶最深刻的感受,也是不
科技2022-04-20 推薦 快審 -
智慧交通建設掀熱潮 產業鏈機遇倍增
中國車聯網市場情況及預測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華泰證券研究所 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十
科技2022-04-20 推薦 快審 -
虛擬現實,讓生活更精彩
通過模擬現實世界中的事物為生產生活服務,是人類實現進步的重要手段。古代兵馬俑、木牛流馬等實物仿真,工業時代的機電類仿真,信息時代的計算機數字仿真,將人類仿真水平不斷推向新的階段。隨著高性能計
科技2022-04-20 快審 -
云安全保障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云安全聯盟大中華區大會近日在上海舉辦,包括下一代信息技術安全、網絡空間安全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5G時代物聯網安全的挑戰與策略等成為大會熱門話題?! ∨c會嘉賓表示,伴隨著科學發展和技術
科技2022-04-20 推薦 -
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曹 一作(新華社發) 從短期看,人工智能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于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于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
科技2022-04-20 推薦 -
70歲的圖靈測試已經是老古董了?
圖片來源:英國劍橋大學官網 機器得到的結果取決于我們設置的指令,但其執行過程卻更為高效。我們必須承認,機器運行時的很多中間狀態,是在設計初始指令時無法預見的。機器自己也會感悟出很多知識。在這
科技2022-04-20 推薦 -
星辰大海,天上人間——2020年人類科技征程高光回眸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新媒體專電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世界,但科技發展的腳步沒有停滯,人類的科學探索步伐邁向了天上、人間和虛擬空間。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20年12月30日刊文盤點2020年科技
科技2022-04-20 -
他們讓“嫦娥”看得清、對得穩、落得準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喜訊傳到千里之外的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參與該項目的科研人員無比
科技2022-04-20 -
來自太陽的“幽靈粒子” 證實“胖子”恒星的產能方式
NASA 意大利拉奎拉鎮,亞平寧山脈地下1000米深處,一個裝有近300噸液態烴的大罐子,正在靜靜地等待,等待著1.5億千米之外的太陽釋放一種“幽靈粒子”——中微子。 這種中微子
科技2022-04-20 -
提供更多智能化適老產品和服務(經濟新方位)
沒有健康碼乘車遇阻、現金支付遭拒……隨著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購物、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國辦日前印發
科技2022-04-20